找到相关内容708篇,用时1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何调理心态寻找快乐

    心里也觉得坦坦荡荡,心情舒畅。这种心安理得的感觉,就是千金难买的快乐。佛教:常乐我净。人世间一切事情随缘而住、随遇而安,所以《坛经》里:“随所住处皆安乐”。  在任何环境下、合群是一种快乐,是一种...如何调理心态寻找快乐  作者:广东省政协委员、广东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释宏满  人的追求是无止境的,尤其是处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。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的威胁,远远大于疾病的威胁。欲望让人亢奋与...

    释宏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0567543.html
  • 三 法 印

    三 法 印.  .明 旸  大乘和小乘是佛教的两大宗派。小乘的教义,是以四阿含经为依据,的是三法印:一、诸行无常;二、诸法无我;三、涅槃寂静。而无常无我的道理,就是佛教对于宇宙人生万事万物的解释,也可以说是世界一切诸法的总则。无常就是生灭相续的道理,它不但包括一刹那一刹那生灭不停的意思,而且也包括因果相续的道理。佛教世界有成住坏空、众生有生老病死,万物有生住异灭,而且是时时刻刻在那里新陈代谢...

    明 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4167580.html
  • 唯识宗的人间修行法

    佛法要深一层地去认识,肯定它的立论,而不轻易改变对佛法的信心。这种由思想而产生信仰,由信仰而引发力量的过程,就叫着意力。有了着意力之后,任凭别人批评毁谤,仍能屹立不摇,毫不转移。譬如有人批评:"佛教是...的根本;智,就是佛性,也就是我们的光明。佛教转八识成四智,即:  第一、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;  第二、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;  第三、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;  第四、转第八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868374.html
  • 心义探奥(一)

    都具足,所以佛陀就出世于印度,佛陀在《妙法莲华经》中:「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……开示悟入佛之知见……,所谓化寻令得成佛」。佛教的出世目的就在于建立正智之见,佛教要立正智首先就必须要破邪智,所谓...主体心识所映现,一切存在就是被思维所思维的存在,存在与思维的本质是同一性的,所以佛教「万法(存在)唯心(思维)」,佛教的「心」范畴具有深刻的哲学认识论意义和价值论意义,并没有形上本体意义。因为佛教是...

    胡晓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65369426.html
  • 僧肇:哲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一环

    僧肇是著名的佛学家。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佛教翻译家鸠摩罗什的弟子,因深得罗什的般若空宗理论,被誉为“秦人解空第一者”。 “空”是佛家哲学里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,很多没有学过佛教哲学的人都听说过佛教的“空”,在一般民众中,“四大皆空”往往成为佛教的代名词,似乎一切皆空之后,就什么也没有了。其实这是一种误解,因为佛家的“空”是有特定含义的。佛教“空”,并不是空无所有,也不是指一空皆空,...

    张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5873413.html
  • 佛教为什么要求人们寻求解脱

    佛教为什么要求人们寻求"解脱"(发贴人:菩提子 ) 佛教讲的道理虽然象海洋一样精深博大,可过来,过去,其目的无非是引导芸芸众生去得到彻底的"解脱"罢了。而解脱,顾名思义,解者为放松,脱者乃离开之谓也。比如用绳索将动物捆缚住了,然后将其放松,这是解;被放松的动物从此见了能捆住身体的绳索就离得远远的,这就是脱。所以解脱,是由于有系缚才可以解,脱;无系缚也就无所谓解脱了。由此,佛教要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3976499.html
  • 当观少女身背后,臭气显露九孔门。

    气息牵动,就像木人以机关抽牵而活动。一旦气息停止,将尸体的头、足等一节节分解,内脏摆得满地狼籍。如此虚假、污秽的人体,究竟哪里好呢?” [3]《大毗婆沙论》:佛教一切有部论书,全称《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》,玄奘译。相传印度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弘护佛教,鉴于当时部执纷纭,人各异,便请胁尊者在迦湿弥罗国(今克什米尔)建立伽蓝,召集500位有名论师,以世友为上座,费时12年,造《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》十万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2240876755.html
  • 慈悲与爱的异同

    成为阶级争斗的工具,即源于此。而佛教虽诞生于种姓制度森严的印度,仍能打破等级观念,正是缘于佛陀“等视众生如罗睺罗(儿子)”的慈悲之心。   又,子张问“仁”的意义,孔子:“能行五者于天下,为仁矣。”...这种仁爱或博爱的精神是崇高的,完全符合佛教利乐一切众生的慈悲精神。在当今地球日益“变小”,国与国、民族与民族、人与人及至自然万物的关系日趋密切的现实中,我们多么需要这种精神。佛教的断爱,是出世的、内在...

    微妙梵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52281783.html
  • 大宇宙真理是因果的道理--觉藏法师讲

    ,然后第七天休息,所有的人都是神创造的,是幸福是不幸,都要看破、要死心,不能埋怨神,命运是不能改变的,这是不合因果道理。命运是如何造成的,是如何决定的?佛教告诉我们:善因善果,恶因恶果。 今天会被关...没有到,也不会开花,开花的力量就是因,阳光的热力就是缘,有因有缘才有果。 人的命运也是一样,佛教:[业力不灭。] 业就是行为,有身、口、意三种行为,透过行为的力量,进入本心,人真正的心叫阿赖耶识,也叫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013782698.html
  • 大宇宙真理是因果的道理

    是因为春天的阳光,以温暖的热力为缘,才会开花,树有开花的力量,但是缘没有到,也不会开花,开花的力量就是因,阳光的热力就是缘,有因有缘才有果。   人的命运也是一样,佛教:[业力不灭。]   业...前面看得到,后面却看不到,爬到最高的山顶,四周围就能清楚的看到,努力的苦修到五十二阶位时,世尊才发现到真理,告诉我们佛教,佛所教导我们的就是佛教,佛到底教导我们什么?由弟子记录下来的就叫一切经,总共有...

    觉藏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2481783166.html